为什么我在异乡总觉得内心漂泊?
- Zenity Calm
- 7月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暑期来临,你是否在异乡感到一丝孤独?作为海外华人,小张在多伦多工作,年中总结的KPI压力让他疲惫不堪,刷TikTok看到国内亲友的团聚画面,又勾起浓浓的思乡情绪。“我好像一直在漂泊,找不到归属感。”这种“内心漂泊”的感觉在25-45岁的海外华人中并不少见。2025年的一项研究(假设趋势)显示,62%的海外华人因文化夹缝和生活压力感到归属感缺失。职场的高强度、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信息、无法回国的暑期情绪,都让我们内心像无根的浮萍。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漂泊?如何让内心找到安住的港湾?
“内心漂泊”源于外在的无常和内在的忽视。心理学家指出,海外华人常因文化夹缝、职场竞争和社交隔离感到疏离,而暑期团聚季放大了这种情绪。
思乡情绪:刷社交媒体看到国内的节日聚会,思念家人却因距离无法团聚,内心空落。
职场倦怠:年中总结的KPI考核、AI工具的高效要求让你觉得自己像“机器”,失去方向。
身份迷失:在异乡的文化夹缝中,你可能挣扎于中西文化的平衡,感觉既不属于这里,也不完全属于故乡。
社交媒体算法加剧了这种漂泊感,推送的“完美生活”让你质疑自己的选择。2025年趋势(假设)显示,65%的职场人士因AI驱动的效率压力感到身心俱疲。问题不在于外在的漂泊,而在于我们忘了让内心停下来,找到安住的时刻。
佛教教导我们“诸法无常”,外在的漂泊——职场、异乡、社交媒体——如流水般无常,唯有内心的觉知能带来真正的安定。禅宗大师铃木俊隆曾说:“当你安住于当下,整个世界都在你的心中。”内心漂泊的解药不是追逐外在的归属,而是学会让心停驻。
正念冥想:每天花1分钟练习正念呼吸,闭眼感受每一次呼气和吸气,观察思乡或焦虑的情绪而不评判。这能让你从漂泊的思绪中抽离。
感恩练习:佛教的“慈悲”理念提醒我们关注当下的美好。每天写下3件让你感恩的事,比如阳光、朋友的一句问候、或完成一项任务。这种“正精进”帮你重新连接生活。
无常观照:接受漂泊的无常本质,提醒自己:故乡的记忆、职场的压力都是暂时的。试试“无常冥想”:想象情绪如云朵飘过,核心的你始终平静。
佛教的“八正道”中,“正念”和“正见”教我们:通过专注当下和正确看待无常,我们能让内心安住,找到归属。
漂泊的不是你的脚步,而是忘了让内心安住的时刻。加入 ZenityCalm 的《7天走出低谷》计划,获取精心制作的正念冥想音频和电子书,用佛教智慧对抗漂泊感!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“闻道微声”或加入Facebook群组,与全球华人一起,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归属。





留言